蓮麻坑村葉思發祖秋祭
日期:2012年9月23日(農曆八月初八)星期日
當大家完成所有行程,回到有瓦遮頭的葉氏宗祠,突然嘩啦啦啦啦下起雷大雨,感謝老天爺與葉氏先祖的眷顧和保佑。
另附葉思發祖孫裔合照原大相片(按一下相片放大)
日期:2012年9月23日(農曆八月初八)星期日
當大家完成所有行程,回到有瓦遮頭的葉氏宗祠,突然嘩啦啦啦啦下起雷大雨,感謝老天爺與葉氏先祖的眷顧和保佑。
另附葉思發祖孫裔合照原大相片(按一下相片放大)
長山古寺位於沙頭角和打鼓嶺之問,由沙頭角及打鼓嶺區內七鄉鄉民於十八世紀中葉合力興建,七鄉分別是萊洞、萬屋邊、蓮麻坑、坪洋、大塘湖、禾徑山、坪輋。依據寺內鑄於乾隆五十四年(1789)的銅鐘銘文記載,原有建築名為「長生庵」;另據寺內一塊現己頗為模糊的石刻記錄,該建築物於1868年被拆卸,而現存古寺則在同一位置的正前方興建。1949年,一位名叫谷山潔的僧入住空置的長山古寺,庵堂自此成為寺院。
長山古寺位於廟徑,前原是一條古道,東連萬屋邊,西接打鼓嶺。有學者認為長山古寺是古代遺留下來的驛站,因為早年的新安縣大致分為東西兩路,西路的南頭城是縣城所在,東路則有大鵬城。由縣城南頭東往大鵬城,最方便的路徑就是經深圳,穿文錦渡,到打鼓嶺,過長山古寺,出萬屋邊,越拗下,抵沙頭角海。長山古寺正當此古道之中途。過去經沙頭角前往深圳的長途旅客,半途均喜歡在寺院歇息,因其免費供應茶水與旅客。由於廟徑是從沙頭角往深圳的必經之路,故寺院亦同時擁有軍事的重要性。
寺內有多首對聯,頗有哲理及具有滄桑感,如佛壇的對聯:「有意燒香,何須遠航南海;誠心禮佛,此處即是西天。」寺外的泥塑對聯:「長亭惜別,古道臨岐,雨笠塵襟人日日;山鳥吟春,寺公送曉,煙鐘風磬我年年。」上下聯的第一字和第五字嵌出了長山古寺四字。寺前原來的羊腸小徑己改為康莊大道,經常有貨櫃車往來穿梭。
長山古寺是兩進式的建築,建於兩層平台之上,後進比前進高出約一米。寺內主要供奉佛祖、觀音及地藏王。建築物的屋頂及大部份文物於1920年一場大火焚毀,故所收藏的古物不多,火災後迅即展開搶修。最近一次的全面復修工於1997年進行,並由民政事務局古物古蹟辦事處及建築署監督,工程費用四百二十萬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托基金慷慨贊助。長山古寺於1998年1月16日被列為法定古蹟。委員會為慶祝重修工程順利完成,特別在1999年1月4日於長山古寺舉行重修竣工開光典禮。
日期:2012年8月26-30日
地點:沙頭角農莊
日埸:上午11:00,素宴12:00,開演下午02:00
夜埸:下午04:30,素宴05:30,開演晚上07:00
票價:每位港幣$188(包膳食素盆菜及遊覽沙頭角農莊)
聯絡:2138 1838 梁先生
主辦單位:香港地方志辦公室
深圳市史志辦公室
協辦單位:深圳市鹽田區文體局
三聯書店(香港)有限公司
中英街歷史博物館
和平圖書有限公司
展覽日期:2012年6月9日至17日
展覽時間: 上午10:00 -─ 下午6:00
展覽地點:中環域多利皇后街9號,中商大廈2字樓(三聯書店樓上)
展覽内容簡介:
中英街是深港邊境上一條只有二百五十米長的小街,卻有著厚重的歷史内涵。由於地處於沙頭角禁區,它一直給人十分神秘的感覺。中英街百年的歷史折射出我們國家由落後挨打到繁榮富強的變遷,反映出改革開放的必然性。為慶祝香港回歸十五周年,深港兩地地方志機構特合作舉辦此圖片展覽,期望觀衆透過中英街個案,能對國家的發展和深港關係的變化,多一些了解。
這是首次在香港舉辦的有關中英街的圖片展覽,内容分爲中英街的形成、抗戰中英街、禁區形成與邊境風雲、商貿中英街等四個部分,包括許多難得一見的珍貴歷史圖片。
展覽將為預約登記的團體提供導賞服務。
聯絡電話:2616 8062 姜先生
香港電台普通話台
紫荊花常開
主持人:楊子矜
十八區自由行:禁區系列-三打蓮麻坑
古物古跡課程導師:蘇萬興